經(jīng)支氣管鏡介導下激光治療呼吸道腔內病變,并始于20世紀70年代,Strong和Jako等首先應用CO2激光治療嚴重的喉部疾患,取得了滿意的療效;之后又采用硬質支氣管鏡介導CO2激光治療氣管及支氣管內惡性腫瘤。1982年Toty等人通過纖維支氣管鏡介導Nd:YAG激光治療氣管、支氣管內腫瘤和狹窄,獲得了顯著療效,同時證明激光治療具有良好的手術安全性,從此,可彎曲支氣管鏡介導的激光治療氣道內病變,激光在臨床廣泛應用。支氣管鏡介入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的治療方法源于心血管內科導管介入治療的啟示,1991年日本學者首次采用可彎曲支氣管鏡對支氣管良性狹窄進行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之后逐漸被臨床所接受。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一方法真正被臨床廣泛采用。2002 年,歐洲呼吸病學會和美國胸科學會提出了“介入肺臟醫(yī)學”的概念,將其定義為:“是一門涉及呼吸病侵入性診斷和治療操作的醫(yī)學科學和藝術”。該學科以支氣管鏡為主要工具,涉及呼吸科、胸外科、麻醉科等臨床多學科,從此開啟了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的新篇章。我國成人呼吸介入治療已經(jīng)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球囊擴張治療術應用很普遍但在福建省內兒童呼吸病介入治療中尚處于空白狀態(tài)。
我科成熟開展了經(jīng)支氣管鏡激光聯(lián)合球囊擴張等綜合介入治療氣道狹窄術,填補了省內兒科呼吸疾病介入治療空白。自2018年以來,我科已開展將近20例氣道狹窄經(jīng)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治療效果明顯。
病例:獲得性聲門下狹窄
簡要病史:患兒,男,3月,喉鳴伴氣促半月。既往史:生后2月,因咳嗽2天加重伴氣促半天住院,患兒入院后呼吸困難,住院第2天予氣管插管(3.5#,內徑3.5mm,外徑4.7mm),予機械通氣3天,撤機后改鼻導管吸氧。個人史:足月順產,出生體重2.6kg,無濕疹史。入院查體:呼吸65次/分,吸氣性呼吸困難明顯,雙肺聞及吸氣性喉鳴。
根據(jù)既往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病史考慮獲得性聲門下狹窄,支氣管鏡下評估患兒聲帶活動正常,管腔縮窄80%左右,選擇激光切割、球囊擴張,球囊擴張后患兒吸氣性喉鳴明顯改善,呼吸平穩(wěn),1月后復查支氣管鏡聲門下未見狹窄。


術后鼻導管吸氧,心電監(jiān)測下生命征
床診斷與治療存在的困境和挑戰(zhàn):①聲門下狹窄、氣管狹窄患兒發(fā)病年齡范圍3月至10月,年齡小,麻醉風險高,缺氧耐受性差;②術前支氣管鏡聯(lián)合影像學評估狹窄程度、范圍及周圍組織毗鄰關系;③患兒聲門下狹窄或氣管狹窄,有再次狹窄風險,術后加強氣道抗炎管理;④激光消融的操作時間過長時可引起低氧血癥,在操作時需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和血氧飽和度,血氧飽和度不宜低于85%;經(jīng)支氣管鏡球囊擴張術需用工作孔道2.0mm支氣管鏡,缺氧耐受性差,一次介入治療過程中需反復多次球囊擴張;⑤支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不可或缺的診療手段,患兒氣道狹窄,缺氧耐受性差,需要嫻熟的支氣管鏡操作技術及強大醫(yī)護團隊。
臨床創(chuàng)新點:①激光的電纜非常纖細,通過支氣管鏡達微細病變部位進行治療,同時填補了兒童介入手段的不足,同時它對人體組織的穿透深度很淺,僅為0.4mm,且為非選擇性高系數(shù)組織吸收,對周圍的組織損傷很小,僅有 0.5-1mm的熱損傷帶;②球囊擴張是治療瘢痕性氣道狹窄的最主要技術,治療的優(yōu)勢是:治療后無明顯的狹窄段延長;狹窄復發(fā)時再狹窄的程度比熱消融治療后輕;有利于維持氣道通暢的療效,患兒聲門下瘢痕形成,先用激光進行切割以松解瘢痕,然后再行球囊擴張治療,國內呼吸介入專家認為兒童支氣管鏡下介入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是安全、可靠、易行的,其社會及經(jīng)濟效益顯著;③喉罩呼吸支持不占用氣管空間,可以為支氣管鏡操作和通氣提供更大空間,操作簡便,刺激性較小,獲得手術空間;④介入治療相較于開胸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風險低、術后恢復快、費用經(jīng)濟、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勢;⑤目前福建地區(qū)經(jīng)支氣管鏡激光聯(lián)合球囊擴張術治療氣道狹窄尚屬空白。
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技術提高了手術的安全系數(shù),降低了微創(chuàng)治療的風險,術后恢復快。我院兒科為國家重點???,呼吸介入團隊隊伍強大,平均每年完成內鏡診療操作近1千例,其中四級手術接近50%。